西燕的每条街,都是承载着很多代西燕人满满回忆的地方。小到小学生上学放学经过;大到以前村里老一辈的人提着篮子,骑着凤凰牌28寸自行车上街;在日复一日的忙碌中这个街道已经慢慢的变了。小编的一位同学说,每次回家触动都很大,这些地方变化太大了,家里人让他到街里面买东西,他甚至不知道去哪里买,这里已经不再是他闭眼就知物品方位的地方了。
以下这些地方你还记得多少?
西燕粮所,以前“交公粮”,家里面种的粮食收好晒干拉去交,据说品质不好的粮食还会被退回;就相当于农业税吧。
以前西燕街上最繁华的地段属这条小巷无疑了;每到圩天,来这里赶圩的人熙熙攘攘;你们可能不知道,一家几平米的小粉店是很多人故事开始的地方。一位网友发文告诉小编,他和他心上人就是在老街上的粉店认识的;但现在大家都搬到新市场上面,就算是圩天也没有以前的味道了。
(工商所旧址;旁边就是以前的肉行)
(西燕供销社旧址)
熟悉的叫卖声、杀价声,是我们对赶圩的期待,也是对圩日不舍得情怀;以前的圩天太过忙碌,现在的圩天更多的是一份安逸、平和。
(“麻雀虽小五脏俱全”的维修摊)
朴实无华的本地人在圩日的时候带上一些“土货”来市场上摆摊;平时很少看到的东西,在圩天的时候兴许还能看到少部分的。
或多或少是因为疫情的原因,也可能是小编去的时机不对,摆摊的人不是很多,赶圩的人也很少,甚至在上林可能已经不兴圩日赶圩了,但这种民俗活动有其特殊意义,圩日上所卖的货物多粗糙、淳朴、实惠、实用。也见证了大众生活质量提高的过程。圩天的时候有空路过某个乡镇,不妨停一停,不妨思考,在生活便利的现在,如何继承这些承载了过往的民俗。
编辑:上林时空